不少人都关注了1米97的英国艺术家打破常规,让博物馆“乱了,乱了”和以及福州台风简笔画图片相关的话题,大家都不是很了解,那接下来听小编的讲解吧!
英国艺术家DavidShrigley以其简洁有趣的画作而闻名。他的创作源自对日常生活的幽默观察。人们对生活的怀疑、恐惧、自嘲和无奈都在他的黑白线条中展露无遗。最伟大的真理,他的作品获得了很多共鸣。2013年,大卫施里格利获得英国著名艺术项特纳提名。2016年,他受委托设计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第四基座,在那里他完成了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真实的赞美”。
如今,他的作品首次来到中国。9月8日,大卫史瑞格利个展“混沌,混沌”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展出了近400幅“无题绘画”以及他三十年来创作的充气装置“震赞”。”等等,以突破单一认知和固定思维。
从DavidShrigley的个人网站进入他的Twitter主页。主页的介绍栏明确写着DavidShrigley,身高197米,艺术家,喜欢钢笔、尺子等东西。
这位出生于1968年的英国艺术家有着自己的风格。他的画中没有形式或规则。那些极其随意的涂鸦,似乎就是他对日常生活的简单描绘。文字与黑白的结合,透露着英伦风情。幽默又看似“笨拙”的创作不免让人思考当代艺术的“标准”。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引起共鸣和讨论。如今,在经历两次台风延误后,大卫史瑞格利的首次中国个展“混沌,混沌”来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厅外“乱了,乱了”
“‘混乱,混乱’是一种恐慌和迷茫的感觉,因为没有人能告诉我们艺术应该怎么做。今天的艺术已经变得很复杂,解读也很复杂,而大卫的作品是每个人都明白的唯一解读原因在于它很有趣,而且‘有些地方是错误的’。”展览开幕式上,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燕分享了她对展览标题的理解,大卫史瑞格利的作品直率而友善,但这种“善意”实际上对观众提出了“挑战”艺术来源于平凡的生活吗?
1.97米高的艺术家DavidShrigley站在他写下的展览说明前
走进“混沌,混沌”展厅,立刻就能看到展墙上的大幅指导图片。说明图下的作品标题由两种文字组成。据说这里的中文和英文都是艺术家自己写的。的。“我看到一个身材高大的‘黑衣人’蹲在展墙前,右耳插着铅笔,左手拿着记号笔,正在墙上的文字上飞快地写着中文。”龚彦回忆起开幕现场看到大卫正在写展览说明。据了解,展览中出现的所有汉字均由大卫亲自书写,包括展览标题、说明以及带有“展览”字样的霓虹灯装置。
“展览”,2017年日本水户美术馆展览现场,由艺术家和英国文化协会收藏,摄影KeizoKioku,DavidShrigley
展会现场
“我想这也是他艺术的魅力让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让不熟悉的事物变得熟悉。”宫彦继续说道。大卫施里格利喜欢“描述那些不需要描述的东西”,比如展览中出现的“Exhibition”霓虹灯、墙上一个名为“TheBlackSpot”的大黑点以及几双陶瓷靴用于靴子。通过这些创作,大卫质疑了艺术本身的现有定义。
“我是一个人”,2017年至今,壁画,尺寸可变,新西兰基督城当代艺术中心展览现场,2017年,摄影JannethGil,DavidShrigley
“靴子”
在这次展览中,大卫史瑞格利继续挑战人们对艺术的普遍看法。展览中贴有“禁止摄影”的牌子,但实际上这只是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一个玩笑。“你完全可以忽略这个标志。”大卫告诉观众。这些看似平常却颠覆其平常意义的事物,不禁“迷惑”了人们的心灵。或许,这就是展览想要观众体验的状态放空大脑,从混乱中获得启示。在作品《艺术家》中,一个“头”在白布上作画。这就是大卫为自己创造的“机器人艺术家”机器人的鼻孔里插着两支画笔,留下一圈圈的痕迹。机器人周围的展墙上,陈列着他的“作品”。“我认为他做得很好。他永远不会疲倦,而且不需要报酬。”大卫在展会上微笑着说道。大卫说,他一直做具象的绘画和文字,但他的内心一直想做抽象的作品,所以他创造了一个机器人。不过,虽然机器人是用来创造艺术的,但大卫并不认为机器人可以取代艺术家,因为“一个人的艺术创作来自于他作为人类的经验”。
机器人艺术家在展览现场“作画”
《艺术家》,2014年,电动机器人、笔、纸,可变尺寸,日本水户美术馆装置视图,2017年,由艺术家和伦敦StephenFriedman画廊收藏,摄影KeizoKioku,DavidShrigley
在《幽灵》中,墙上的几幅画描绘了展览中未展出的雕塑。这件作品最初是为2014年在慕尼黑现代艺术陈列馆举办的展览而创作的。大卫将这件雕塑放在一个房间里,在十天的时间里,包括艺术家和业余艺术爱好者在内的观众画出了他们所看到的作品。雕塑的“幽灵”。随后雕塑被毁,这些各种各样的画作成了唯一留下的痕迹。“这里的画大多是艺术家画的,他们似乎有自己的想法,并不忠实于原貌。”大卫在展览现场回忆道。就这样,这些画就成了这个名为“鬼”的雕塑的“鬼”,人们只能根据这些画来想象它的本来面目。
“鬼”
除了思考“艺术是什么样的”,大卫还用他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他制作的动画中,总会反复出现某个场景。你明知道没有“新花样”,却忍不住想多看一会儿。例如,在他的短片《ONES》中,一个人一次又一次地掷骰子,但每次出现的都是“一点”。在另一部短片中,他要求你观察一个熟睡的男人,除了胸部的起伏、手指的摆动和偶尔的侧身运动外,他几乎从不移动。大卫总是保持他的图像简单,并希望让人们自己解释它们。
大卫史瑞格利(DavidShrigley)动画
展厅外,你可以看到大卫施里格利的大型装置作品《真实的赞美》,这是该作品充气版的原尺寸复制品。它的原型是艺术家迄今为止最大的公共艺术作品。一座高大而致密的青铜雕塑,形状像“像”的手势。2016年,他受委托为伦敦特拉法加广场的第四基座完成这项工作。这次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只著名的“手”“躺”了。据介绍,艺术家希望让人们反思“最好”与“最差”之间的界限。当然,博物馆的高度也成为了重要的灵感来源。
2016年,大卫施里格利(DavidShrigley)在第四基座前与作品《Awesome》合影PhotoDanielLeal-Olivas/AFP/GettyImages
展厅入口对面的墙上挂满了大卫在2004年至2014年间创作的近400幅“无题绘画”,他画中的人物和场景常常显得荒诞、不合逻辑,每幅画都搭配着简单的文字和简单的情感。
身高1.97米的大卫史瑞格利在开幕当天在人群中很容易被认出来,从他时不时的调皮玩笑中,很难看出他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当我在幼儿园时,画画很有趣,现在仍然如此。”大卫施里格利的话出现在展览的前言中。或许这就是他永葆青春的原因,也是对展览最直白的评价。
展览“Mess,Mess”将持续至11月14日。
对于一些想知道的1米97的英国艺术家打破常规,让博物馆“乱了,乱了”和福州台风简笔画图片的网友,本文都详细地解1米97的英国艺术家打破常规,让博物馆“乱了,乱了”的由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N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