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个可能登陆我国的台风“泰利”,为何姗姗来迟?准备“放大招”?气象专家权威解读

对于网上讨论的今年首个可能登陆我国的台风“泰利”,为何姗姗来迟?准备“放大招”?气象专家权威解读题,以及2020年17号台风名字的话题,想必网友都是很想知道,下来听小编解说。

中央气象台7月15日1000发布台风蓝色预警,中国气象局于1100启动台风四级应急响应。今天上午,南海热带低压增强,成为今年第4号台风“塔利”。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报,台风“塔利”未来将快速增强,预计17日夜间至18日上午从海南岛东部移动至广东。沿西海岸登陆或将成为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

“迟到”已久的台风“泰利”是否正在暗自积蓄力量,准备“放大招”?是不是近年来出现了“首发”迟到的趋势?台风对我国总体影响的变化趋势如何?针对“初风暴”及相关题,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聂高祯进行了详细解读。

台风“泰力”让“初始进度条”减慢了多久?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今年第4号台风“塔利”预计将于7月17日夜间至7月18日上午在海南岛东部至粤西沿海登陆。与1991年至2020年平均“第一阶段”登陆日期6月27日相比,晚了20多天。

每年1月至6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产生台风的次数

为了澄清台风迟到的事实,我们先来看看台风“泰利”迟到的时间对1991年至2020年我国最早登陆的台风日期进行排名,分为四个时间段,台风“泰利”在底部25英里。这也可以看出,1975年,“第一阶段”的时间早于今年。台风“泰丽”的迟来有一定的意义。

近年来台风登陆的时间是否有越来越晚的趋势?

简单从近两年和今年“首号台风”预计登陆时间来看,2023年第4号台风“塔利”预计登陆日期为7月17日夜间至7月18日上午;2022年台风“Siamba”登陆日期为7月2日;2021年台风“查帕卡”登陆日期为7月20日,直观感受是,与1991年至2020年平均“初台”登陆日期6月26日相比,确实晚了。

但如果你把这组连续三年的“迟到”放到一个更长的时间序列中,你会发现并不能绘制出明显的线性规律。近三年“首发”是否连续“迟到”?事实是,此前,“楚台”连续多年主动“上班”的案例不胜枚举。现在下任何结论还为时过早。

从台风季节对我国的整体影响来看,近年来有没有明显的变化?

分析近年来登陆或影响我国的台风破坏力,我们会发现,如果当年出现特别强的台风,其影响很可能占到台风总体影响的一半以上。那一年的季节。

一般来说,特别强的台风会带来强降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或者如果风特别大的话,会对沿途的城市造成很大的破坏。

从这个角度来看,公众感觉近年来台风季节的整体影响似乎正在发生变化,部分原因可能是当年没有出现特别强的台风。另一方面,及时准确的预报、积极积极的防灾应对,以及台风带来的强风、强降水没有出现在灾害多发地区,都是重要原因。

然而,台风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很多不是很强的台风也在悄悄做着一些“好事”,比如“洒水车”、“空调”,这些都是人们对它们缓解干旱、降温降温功能的亲切称呼。

今年台风形成和登陆情况如何?

台风“泰利”产生前,西太平洋共产生3个台风,多年平均为52个。加上4号台风后,总数减少了1个。如果台风“泰利”最终登陆我国,截至预计日期,我国多年平均登陆台风数量为14个,比今年少5个。

总体来说,“进度条”虽然缓慢,但不是很明显。

台风“泰里”的成因是什么?

首先,时间足够长。从今年3号台风产生到现在,西北太平洋已经出现了一个多月的台风“窗口期”。从气候角度来看,能量已经积累起来。

其次,副热带高压北移,为台风活动发展留下空间。上周,副热带高压依然很强,覆盖了台风产生地的中低纬度海洋。在强副热带高压的压制下,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受到抑制。然而,这两天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副热带高压北移,给台风提供了成长的空间。只要消除抑制台风发展的外部条件,热带扰动就可能发展为热带低压。

台风能否缓解华南高温?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台风“泰利”将以每小时10至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17日夜间至粤西沿海登陆。18号。预计登陆时强度为台风级或强台风级。

预计16日至19日,受台风和外围环流影响,广东南部、海南岛、广西南部等地累计降雨量将超过100毫米,局地可达250至450毫米。最强降雨期为17日至18日。降雨期伴有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短时强降雨,局地雷暴大风。明天开始,受台风影响,南方高温将明显减弱。

台风“太利”虽能带来凉爽,但由于登陆时强度较强,灾害风险较高。建议广东、海南、广西提前做好各项台风防御准备,加强大风灾害和城乡内涝防治。一旦发生山洪、地质灾害,应及时收割早稻并曝晒。暑期旅游高峰,建议华南沿海地区海岛、涉海旅游项目落实安全管理。在南海相关海域航行的船舶应注意提前避开台风影响区域,海上作业人员及时撤离。

台风“泰丽”是否会在近海快速增强?

今年第4号台风“泰丽”进入南海后,多种内外部条件促成了其强度的发展。

一是海水温度温暖。与西太平洋相比,南海海域较浅,海水温度相对较高,在3031左右,有利于4号台风的加强。二是风切变不是特别大,相对较小。合适的。第三,随着台风接近陆地,高空辐散条件也会改善。四、台风“泰丽”为小型台风。与大台风相比,小台风的强度更容易快速增加。目前,从台风的形状来看,台风中心呈长扁条状,周边对流较为松散。

未来,如果台风中心能够缩小、变圆,对流就会变得更加密集和对称,台风的强度就会大大增强。

柱子

本篇文章对今年首个可能登陆我国的台风“泰利”,为何姗姗来迟?准备“放大招”?气象专家权威解读和2020年17号台风名字的相关题进行详细解,希望对各位网友有所帮助。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

No Comment

留言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感谢你的留言。。。